下載此文檔

初中與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的話題作文1200字.docx


文檔分類:中學教育 | 頁數:約10頁 舉報非法文檔有獎
1/10
下載提示
  • 1.該資料是網友上傳的,本站提供全文預覽,預覽什么樣,下載就什么樣。
  • 2.下載該文檔所得收入歸上傳者、原創者。
  • 3.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我們的網址水印。
1/10 下載此文檔
文檔列表 文檔介紹
該【初中與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的話題作文1200字 】是由【wawa】上傳分享,文檔一共【10】頁,該文檔可以免費在線閱讀,需要了解更多關于【初中與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的話題作文1200字 】的內容,可以使用淘豆網的站內搜索功能,選擇自己適合的文檔,以下文字是截取該文章內的部分文字,如需要獲得完整電子版,請下載此文檔到您的設備,方便您編輯和打印。初中與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的話題作文1200字
元宵節快要來了,你知道元宵節是怎樣來的嗎?小編在這里共享幾篇關于元宵節由來的作文,祝大家元宵節歡樂。
元宵節的來歷_1200字作文1
又是一年元宵節,說到元宵節大家知道元宵節的來歷嗎?
唐代時,元宵放燈已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京城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之為花樹。唐代詩人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云牶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描繪了燈月交輝,游人如織,喧鬧非凡的場景。唐代詩人張悅也曾用詩贊道牶花萼樓門雨露新,長安城市太平人。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把元宵節賞燈的情景描述得淋漓盡致。李商隱則用月色燈光滿帝城,香車寶輦溢通衢的詩句,描繪了當時觀燈規模之宏大。值得稱道的,還應首推唐代詩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里雖沒有正面描寫元宵盛況,卻蘊含著非??鞓酚鋹偀崆槲跞恋膱鼍?。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況空前,燈市更為壯麗。蘇東坡有詩云牶燈火家家有,笙歌到處樓。范成大也有詩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影燈戲。詩中的影燈即是走馬燈。大詞人辛棄疾曾有一闕千古傳誦的頌元宵盛況之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花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明代更加鋪張,將元宵放燈從三夜改為十夜。唐伯虎曾賦詩盛贊元宵節,把人們帶進迷人的元宵之夜。詩曰有燈無月不誤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似銀。滿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樽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喧鬧的場面除各種花燈外,還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龍’火獅等。阮元有羊城燈市詩云:海螯云鳳巧玲瓏,歸德門明列彩屏,市火蠻賓余物力,長年羊德復仙靈。月能徹夜春光滿,人似探花馬未停;是說瀛洲雙客到,書窗更有萬燈青。清代詩人姚元之寫的《詠元宵節》詩花間蜂蝶趁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動、精彩新穎。
充溢詩情和浪漫色調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仰慕之情。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照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供應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會面的時機。
歐陽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熱鬧尤為熱情,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漸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愛好,困難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這就是元宵節的來歷,是不是覺得很有意思?
元宵節的由來和傳聞_1200字作文2
農歷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LanternFestival),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吩咐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漸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驗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始終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喧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麗。特殊是那精致、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消遣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別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節歷史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依據史料與民俗傳聞,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花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漸漸在中國擴綻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逐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日,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與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改變,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源遠流長元宵節_1200字作文3
元宵節是一個喧鬧而又有著悠久歷史的節日。春節喧鬧的氣氛剛剛結束,元宵節又來臨了。
關于元宵節,有一個好玩的傳聞: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鳥誤落在一個村莊。那時的動物都是很殘忍的,所以村里有許多獵人,獵人望見神鳥不知他的來歷,以為是只害鳥,就把它殺死了。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發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燒光。七仙女聽到了就讓一個神仙去幫人們,人們根據神仙的說法,在村子四周點上篝火,再點上很多燈籠,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從天上看到此景,以為村民自己放火燒死了,也就沒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難。從今,人們每到正月十五就點篝火,掛燈籠,就有了元宵節。
這個傳聞是假的,元宵節的真實狀況是起源于漢朝,到今日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漢朝時,印度佛教流傳進中國,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習慣做法。于是漢朝的皇帝就從印度人哪里學來了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個皇宮張燈結彩,滿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來這種做法流傳到了民間,民間沒有舍利子,只是張燈結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了元宵節最古老的習俗。
到隋煬帝的時候,元宵節就更喧鬧了。起先演節目,光演員就有30000人,樂隊人數18000人,舞臺有8里地長。到了唐朝,更是盛況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節過三天。唐朝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間,皇宮為了元宵節,制作了50000盞燈籠,做了一個大型燈樓,有150尺高,人們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們也都提著燈籠。街上還有寶馬雕車香滿路,一輛輛的花車,車上坐著主子,上好的寶馬拉車,車還散發著香味,后面還跟著成隊列的仕女。人們盡情觀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愛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日期由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好多習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這時或元宵節的規模也很大,萬盞燈火,累成那個金山,百里之內燈火不絕。明朝朱元璋把元宵節擴大到10天,從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時的元宵節很喧鬧,很好玩。
我國的元宵節歷史悠久,風俗許多,各種各樣,很是豐富。全國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個個大大的,圓圓的,一嘗可香了,餡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鬧花燈,猜燈謎,燈籠上掛著紙條讓你猜。還有耍龍舞獅子,到空地上放煙花,一個個煙花像大傘一樣在空中綻開。還有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們一樣過元宵節。他們會在元宵節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兒燈。走百病就是婦女聚集在一起,沿著墻根走,始終走到村外,逢橋必過,這樣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體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別人家的菜園里偷菜,希望自己將來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兒燈也不錯,是長輩或者親友給已婚未育的婦女送燈籠,祝福早生貴子。
在我們東北,家鄉的元宵節風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滾冰和打花臉。小孩在元宵節這天,要到冰上去打滾,意思是滾了冰身體健康,抗凍。打花臉是在元宵節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見誰就往誰的臉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相互打花臉,誰臉上最花誰就最好,就有好命運。
啊,原來元宵節真是不錯。,又有好詞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節是中國歷史上最喧鬧的節日,人們在一起快歡樂樂很好玩兒,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的人們都在元宵節里得到了莫大的歡樂。

初中與元宵節的由來有關的話題作文1200字 來自淘豆網www.dongshanly.com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文檔 更多>>
非法內容舉報中心
文檔信息
  • 頁數10
  • 收藏數0 收藏
  • 頂次數0
  • 上傳人wawa
  • 文件大小17 KB
  • 時間2023-01-05
图片小说视频亚洲免费,什么网站可以看a片不要钱,卡通 自拍 亚洲 另类,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