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此文檔

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docx


文檔分類:論文 | 頁數:約10頁 舉報非法文檔有獎
1/10
下載提示
  • 1.該資料是網友上傳的,本站提供全文預覽,預覽什么樣,下載就什么樣。
  • 2.下載該文檔所得收入歸上傳者、原創者。
  • 3.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我們的網址水印。
1/10 下載此文檔
文檔列表 文檔介紹
該【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是由【科技星球】上傳分享,文檔一共【10】頁,該文檔可以免費在線閱讀,需要了解更多關于【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的內容,可以使用淘豆網的站內搜索功能,選擇自己適合的文檔,以下文字是截取該文章內的部分文字,如需要獲得完整電子版,請下載此文檔到您的設備,方便您編輯和打印。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Summary:目的:觀察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兒采用個體化全程護理理對其生活質量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的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我院收治的兒童青少年TIDM患兒11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采用常規處理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的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血糖水平。結果: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血糖水平、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結論:兒童青少年TIDM患兒采取個體化全程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降低HbA1c水平。
Keys:個體化全程護理;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生活質量;影響
兒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是因自身免疫因素、環境、遺傳聯合作用而導致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缺乏,致使胰島β細胞功能退化的一種全身慢性代謝類疾病。T1MD兒童出現低血糖的風險較高,同時大部分患兒對低血糖較敏感,若病情嚴重則會損害神經,且不可逆。若血糖并沒有得
到良好控制,易出現***癥酸中毒,且如果發現不及時就可能出現死亡。據有關報道指出,糖尿病患兒在30年內出現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視網膜病變的概率為14%、14%、47%,糖尿病和其并發癥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對于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經濟壓力,也是導致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多項研究指出,糖尿病患兒如果早期血糖控制良好則可使并發癥出現的時間延長。但是兒童青少年TIDM的特點是年齡小、依從性不佳、很難控制飲食、愛玩且好動、很難控制運動量,易使其血糖波動幅度較大,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難度,所以臨床需高度重視。
1資料與方法

選取該院110例兒童青少年T1DM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納入標準:年齡≥6歲且≤18歲;經血糖等檢查確診為1型糖尿病;理解能力正常且存在一定的語言交流能力;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排除標準:配合度低者;精神疾病者;2型糖尿病者;特殊類型糖尿病者;參與其他研究者。其中對照組中男23例,女32例,年齡3-16歲,病程2-8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30例,年齡4-17歲,病程1-9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見表1。

對照組患兒予常規護理:①健康教育:簡單介紹疾病的治療措施、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②清潔病房:定時清掃病房并進行消毒處理;③用藥指導:介紹各種藥物的用法用量;④心理干預:簡單講解心情良好對疾病的影響,鼓勵患兒配合治療。觀察組:家庭護理+生活方式強化管理。包括以下內容。

在患兒入院時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對其遵醫行為、自理能力、健康狀況、病情等進行評估,同時將患兒家屬的聯系方式、住址、職業、姓名等資料細致記錄。

醫護人員對患兒進行針對性護理,評估家屬和患兒掌握家庭管理知識程度,結合實際掌握狀況而實施T1DM知識培訓,包括血糖檢測、胰島素注射、運動、飲食、治療方法、T1DM概念、疾病誘因、發病原因等,鼓勵家屬積極提問問題,并積極解答,同時將臨床經驗總結后并分享。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長時間的疾病困擾常常會影響患兒和家屬的心理健康,使其常常存在不良情緒,因此對于那些存在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家長和患兒進行心理護理干預,耐心且細致介紹定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列舉治療成功案例,提升家屬和患兒治療信心。

對糖尿病患兒來說正確且合理的運動非常重要,運動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降低胰島素抵抗,促進血糖水平降低。告知患兒父母需監督患兒每周實施爬山、跳繩、游泳、有氧健身操、瑜伽、散步、太極等有氧運動,~1h/次,5~6次/周,同時在進行有氧運動期間實施仰臥起坐、俯臥撐、舉啞鈴等抗阻訓練2次。

確保合理的飲食是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礎。在慢性疾病中,糖尿病不但需對空腹和餐后血糖進行控制,同時也要注意低脂、低鹽飲食,同時合理攝入蛋白質。因為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較高,且約一半的患者是因心腦血管并發癥死亡。所以,醫護人員指導患兒父母根據醫囑制定個性化、科學的日常飲食方案,如保證患兒飲食清淡且富含高蛋白,具體為攝入飲食中每天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45%~60%、20%~35%、15%~20%,嚴格對每天攝入的總能量進行控制,同時患兒禁止攝入辛辣刺激性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對于體質量合理控制,讓其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方式。

醫護人員通過電話每周對患兒進行隨訪,對其運動情況和飲食狀況進行了解,對于疾病進展、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和生活方式錯誤導致的不良預后,醫護人員需積極同患兒父母進行交流,并加強健康教育,使其生活管理被有效強化?;純焊改缚衫枚绦?、電話微信等方式同醫護人員進行聯系,對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情緒問題、運動問題、飲食問題可隨時同醫護人員進行交流,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對運動和飲食方案進行調整,從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①生活質量評分:利用兒童生活質量量表(ISLQ)進行評價,各個條目均是5個等級,0分表示一直有、1分表示經常有、2分為有時有、3分為幾乎沒有、4分表示從沒有。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②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③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此表共包含20小題,每小題5分,共計100分,其中滿意為80~100分,一般滿意為60~79分,不滿意為0~59分,計算兩組滿意度。

,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且觀察組較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組別
軀體功能
情感功能
社交功能
總評分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觀察組(n=55)
±
±
±
±
±
±
±
±
對照組(n=55)
±
±
±
±
±
±
±
±
t值








P值
>
<
>
<
>
<
>
<

護理前,兩組患兒的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血糖水平均較護理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且觀察組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血糖水平更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血糖水平對比()
組別
2hPG(mmol/L)
FPG(mmol/L)
HbA1c(%)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觀察組
±
±
±
±
±
±
(n=55)
對照組(n=55)
±
±
±
±
8.±
±
t值






P值
>
<
>
<
>
<

觀察組滿意38例(%)、一般滿意11例(%)、不滿意2例(%),%(49/51),對照組依次為26例(%)、14例(%)、11例(%),%(40/51),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滿意度對比
組別
例數
滿意
一般滿意
不滿意
滿意度[n(%)]
觀察組
55
30()
24()
1()
54()
對照組
55
22()
23()
10()
45()
X2值

P值
<
3討論
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疾病之一,患者病理特征以高血糖為主,出現“三多一少”(主要見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等癥狀。據調查顯示,1型糖尿病約占兒童期各型糖尿病總數90%,是危害兒童健康的嚴重兒科內分泌系統疾病,我國近年來發病率約為2/10~5/10萬,<5歲兒童發病率年平均增長速度為5%~34%,發病率快速增加且低齡化趨勢明顯。1型糖尿病發病越早,慢性并發癥導致的死亡風險越大,患兒平均預期壽命減少約12年。目前臨床尚無根治糖尿病方法,現有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運動指導及藥物干預等。
1型糖尿病患兒需要長時間胰島素治療,同時定時進行尿蛋白檢查、眼底檢查、血糖監測,而且配合運動、科學飲食,對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多項調查表示,對于1型糖尿病來講,該類患兒的生活質量明顯處在較低水平,特別是病程長同時進入青春期的患兒中存在非常突出的表現。在20世紀90年代,兒童青少年國際糖尿性學會(ISPAD)指出“需將全世界兒童青少年T1DM患兒的生存質量、社會福利、健康全面提升”。血糖控制近正常值,保證患兒身心處在健康發展階段,是臨床現階段T1DM治療的目標。
有報道表示,因為兒童青少年年齡小,應用以科學化及規范化治療為基礎將有針對性、有計劃、高效的護理干預服務提供給患兒,從而確保療效。傳統護理方法更注重強調降血糖藥物的合理應用,并且整個干預過程較為粗放,無法根據患兒個體情況進行針對性干預。
本研究選用個體化全程護理模式對患兒進行干預。個體化全程護理模式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個體化全程護理原則是以患者為中心,目的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該護理模式能全方面地對患兒進行護理,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同時通過宣教形式促進患兒及家長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且護理人員的關心與照顧能使患兒及家長保持良好的心情,從而有效控制患兒病情。本組研究主要從健康教育、營養師給予一對一飲食指導、心理以及延續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借助圖文、微信等多種方式進行管理,對患兒及家長進行糖尿病知識宣講,以提高對疾病的認知。一對一的飲食指導則可有效確?;純猴嬍程撞偷暮侠硇?保障了飲食計劃設計的個體化;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兒及家長交流溝通,掌握患兒心理狀態及變化情況,并針對性分析其原因,進而采取不同方法疏導。并且,利用電話等通信設備進行隨訪,使家屬同醫護人員建立溝通橋梁,積極為患兒和家屬提供健康指導,知曉患兒出院后的運動和飲食情況,同時根據患兒詢問的問題對干預方案進行調整,保證飲食均衡且多樣化,有效對血糖代謝進行控制,避免出現并發癥,從而使患兒和家屬因為疾病而出現負面情緒有效改善,減輕高血糖損傷機體程度,促使其依從性得到提升,積極配合有關工作,增加其治療及管理信心,促進生活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個體化全程護理對兒童糖尿病有較好效果,可明顯改善患兒血糖水平,提升生活質量。
Reference
[1]鄭越花,***癥酸中毒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2):168-172.
[2][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4):2560-2561.
[3]竇祥蕊,[J].心理月刊,2021,16(15):116-117.
[4]王燕,吳利平,林琴,陳海燕,許桃英,[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1,38(05):78-81.
[5][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03):124-126.
(包郵)劉濤**********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錦繡華城A區23號樓(1本)
 
-全文完-

個體化全程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兒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來自淘豆網www.dongshanly.com轉載請標明出處.

非法內容舉報中心
文檔信息
  • 頁數10
  • 收藏數0 收藏
  • 頂次數0
  • 上傳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9 KB
  • 時間2023-01-03
图片小说视频亚洲免费,什么网站可以看a片不要钱,卡通 自拍 亚洲 另类,天天看片亚洲欧美国产